刻录碟片选购经验谈
随着宽带的普及和各大品牌刻录机的纷纷降价,很多朋友为自己的爱机添加了一台刻录机,
但问题也随之陆续而来,其中一个令人十分头疼的问题就是如何选购碟片。全国各地的市面
上少说也有两三千种碟片,比起国内只有几十个品牌的刻录机数目要多。普通朋友面对市面
上纷繁复杂的刻录碟片应该从何下手呢?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在碟片选购方面有益的知识。
[刻录碟片背景]
我们在市面上见到的刻录碟片的品牌数目非常多,并且每天都有可能冒出新的品牌,也有一
些品牌在市面上风行一段时间后销声匿迹的,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的呢?原来国内市场上
见到的这么多的品牌基本上都来自世界上的几家碟片制造商,并且大多是台湾厂商,剩下的
就是国内的还有少数是国外厂商。国内见到的很多中小品牌基本上都是找台湾厂商帮忙代工
的,然后再印上自己的品牌而已,但这并不代表制造商提供给各销售商的碟片品质一样:
在碟片工厂中制造好的碟片成品称为裸片(没印字那种),成品碟片通常被划分为4个等级,
分别是A级片、B级片、C级片、D级片.碟片经过厂家自己的测试标准,鉴定测试后划分不同的
等级: 通过检测标准的初步A级片成为最后的A级片,没通过的成为B级;通过检测标准的初
步B级片成为最后的B级片,没通过的成为C级; 通过检测标准的初步C级片成为最后的C级片,
没通过的成为D级。 而每一批A级片还会进行抽测检验所有的测试数据,以这些数据判定每一
批货的好坏。这些不同等级碟片的品质通常在价格上被反应出来。通常,销售商在超大批量向
工厂采购的时候就有很大幅度的利益差额。 一般实力雄厚的销售商在国内有庞大的分销队伍,
同时为了提高自有品牌的口碑,大多实力较强的销售商都会选择质量较高的A级碟片,并且通过
超大量订货来降低采购的单位成本。而实力弱的品牌销售商则与此相反。
碟片制造商常见的有,Ritek(铼德)、Acer(BENQ明基)、Prodisc(精碟)、CMC(中环)、Princo(巨
擘)、gigastorage(国硕)、Taiyo Yuden(日本太阳锈电)、KODAK(据说已经关闭碟片制造部门,
并且国内市面上的95%以上均为假货)等等。
[选购经验谈]
1、外观
一般情况下,一张刻录碟片由5层组成,由下至上分别为,最下面的盘基层、染料层、反射层、保
护层、印刷层。在工厂刚做好的成品盘片即为裸盘,这种盘片只有前四层,之后被加上用于印刷品
牌和图案等文字的印刷层(目前大家在市场上见到的)。还有的一种是有6层的盘片,就是在印刷
层之上再加一层与原来的图案不同的印刷层,这种盘片称为二印盘,通常是不法商人为谋取暴露,
把低速改高速或者杂牌改名牌的盘片,其品质一般不好。
我们选购碟片的时候,首先需要观察碟片的反射层.可以拿在手里借助光线的反射,看反射层是否平
滑如境,即没有任何的哪怕是轻微地起皱状,然后再仔细观察发射层是否有冒泡或者其他灰尘微小
的颗粒夹杂在里面了(这种通常为D等级的);其次是看碟片的保护层上面的那层印刷面,不同的品
牌有不同的印刷面,不同的印刷面对碟片的好坏有一定影响,如果希望能较好地在这层上写字,建议
使用油性笔,因为油性笔在CDR上写字后有不易退色的特点。一般在有磨砂手感的印刷面上写字较容易
些。除此之外,还要注意最底下的盘基,这层在用于碟片制造之前就是我们见到的那种两面透明的白
片。在刻录CD/VCD的时候,较厚的盘基对刻录出来的碟片品质有较好的表现。如果仅仅是刻录普通数据
的碟片,这种区别不明显。
2、速度
以前,我们在选购碟片的时候都会考虑碟片能否跟上自己的刻录机,但在刻录机推出24X之后,仅从碟
片的标称速度上去看这个问题是不太可靠的。特别是国内市场的碟片价格日渐下滑,不法商人(JS)有
可能把只能上16X的裸片印上高速字样进行销售,这种场合就要看刻录机的技术,如果碟片品质本来就不
错,通过机器的设计,完全可以进行高速刻录,例如使用Smart-Burn系列的刻录机——只要碟片品质好
就能稳定进行超速刻录,如果碟片本身不好而去强行超速刻录,就会写坏碟片。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由于
大规模生产能降低成本的缘故,厂家使用了高速的染料制造碟片,然后按低速销售的情况——这种情况
的碟片是值得我们大家注意的。那么我怎选购适合机器速度的碟片呢?方法很简单,到市面上找些自己
喜欢的碟片,每种一张即可,然后拿到自己的机器上利用NERO CDSPEED工具进行模拟刻录,看看模拟刻
录曲线是否能完好跑出机器标称的最高速度,如果曲线平滑且达到机器的最高速度,则证明该款碟片是
能发挥你机器的最佳性能的。
3、兼容性
碟片的兼容性,就是碟片适应不同机器的能力。在某方面还代表了碟片的其中一个品质特性。一般大碟
片制造商的历史悠久,规模庞大,并与刻录机制造商有密切的技术交流,因此大厂制造的碟片会有不错
的兼容性,例如前面提到的Ritek(铼德)、Acer(BENQ明基)、Prodisc(精碟)、CMC(中环)等。 除此之外,
碟片的兼容性还与刻录机的固件(Firmware)内部中关于刻录碟片的兼容信息库有密切关系——如果
Firmware中保存的碟片信息丰富则会对碟片有不错的兼容性。大多数情况下,反射层颜色为水蓝的盘片
有不错的兼容性能。
4、稳定性
碟片刻录后还会遇到一个保存的问题,即保存稳定性。根据日本某CDR专业网站的一个大型的光照测试结
果,KODAK白金碟片能很好的长期保存。但据说KODAK已经关闭了CDR制造部门——假货给他的冲击太大而
导致的。目前市面上大多都是假货(软件检测的信息也可以假的)。那么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呢?除了
KODAK碟片外,其他的白金盘片也是可以考虑的,例如RITEK的白金碟片。如果你一定要很长的保存期,最
好的方法就是用不同品牌的碟片各做一个备份,并防止在一个湿度和温度都合适的地方保存。其实只要能
坚持几年就可以转到DVD刻录盘啦!这点普通碟片完全能够胜任,而不必强求KODAK的碟片。
5、容量
说到容量,通常大家常见的有74Min和80Min两种,而74MIN碟片有650MB和680MB两种容量标识,对应的80Min
也有700MB和730MB两种容量标识。实际上这两种容量标识的碟片其物理大小都是一样的,为什么后者比前者
多出30MB呢?那是因为刻录模式通常分为用于刻录数据的有纠错功能(占用部分空间)的Mode1和用于刻录
VCD/CD的Mode2,其中MODE2没有纠错功能,因此能节省出MODE1才用到的纠错空间,能比MODE1多放一些数据。
因此,以80Min碟片为例,700MB和730MB两种容量标识,分别指刻录数据格式(MODE1)的时候能放700MB的数据,
而在刻录VCD/CD的时候(Mode2)则可以存放730MB的数据。现在我们就应该明白80MIN碟片在刻录数据的时候的刻
录标准了。
若大家在刻录某些流体数据格式的时候,例如含字幕的DVD Rip DivX的AVI文件,希望多放些数据,
可以有两个办法:
第一,可以在刻录数据的时候选MODE2, 但由于没有纠错功能,万一碟片刮花的之后就有可能无法读取那部分被
弄花的数据。
第二,希望实现纠错功能,可以选MODE1进行刻录,但需要进行超刻。
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见到21Min的3寸小盘(通常不满200MB)和近期比较流行的90MIN/99MIN碟片,最高能上870MB。
一般适合刻录超长度的VCD/CD 和刻录某些DVD Rip 的AVI文件。这种大容量碟片一般被软件检测仅有703MB,要使用
这种超大容量的碟片,一般情况下,必须激活刻录机的超刻功能才能写入超过703MB以上的数据,否则只能当80MIN
来使用。一般的刻录机都能支持到90MIN的碟片。而99MIN碟片则相对少些,主要有使用MediaTeK(联发科技)的控制
芯片的LITEON全系列刻录机和LG 32X以上的刻录机等机器方可刻到870MB.由于超大容量碟片刻录的密度比一般碟片
大得多,除非碟片本身质量非常好,否则为了保证刻录品质,建议使用16X或以下速度进行刻录。
6、特殊碟片
除了平时大家见到的3寸和5寸盘片外,还有一些和名片般大小的名片刻录盘、心型刻录盘,方形刻录盘等等。由于
这些盘片的质量分布比环形的一般盘片质量分部均匀性要差,在刻录机内转动的时候会产生较大的振动等可能,甚
至会弄坏刻录机,因此如果没有特殊用途,大家请使用这些特殊外形的盘片的时候要三思而行。
彩盘和黑盘由于盘基使用了有色染料,因此在刻录的时候,刻录发激光束的定位将受到一定的干扰,可能会导致写
入错误等情况,因此兼容性不是很好,不过还要要看具体刻录机的对碟片得适应性,如果不是有特殊需要,则不建
议大家选用。
7、软件检测
我们在购买散装碟片的时候可以通过软件检测碟片的制造商(用来分辩同品牌不同制造商)。要检测碟片制造商的
这些软件一般必须使用刻录机,而普通光驱是不能读取碟片制造商信息的。
这些软件有:
一、A&M 的CDR Identifier(http://www.gum.de/cdrid/);
二、Ahead 的Nero Burning Rom附带的Nero CD Speed中的OverBurn test...子工具 ;
三、Feurio! CD-Writer;
四、LITEONit 出品的Smart-Burn检测软件等等。
其中作者要澄清的是Feurio! CD-Writer这个软件中的检测碟片的A,B,C级的信息并不代表真正意义上的碟片品质,
因此大家在检测那个信息的时候仅供参考.